阿维尼翁IN戏剧节的由来
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的由来
与阿维尼翁官方IN戏剧节大师云集,大戏主导,舞台先锋实验为主,艺术探索为上的大气场不同,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则是给民间剧团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1966年,André Benedetto 和Bertrand Hurault在阿维尼翁市中心卡门剧场(Théâtre carmes)上演了一部戏剧作品,标志了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的创建。因为在这之前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一切剧目均在教皇宫内上演。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真正的发展壮大是在80年代。 80年代以前的戏剧节,参加者都是经过组委会挑选和邀请的正式剧团,即那些受政府财政资助的国家戏剧中心(Centres Dramatiques Nationaux)。从1981年代开始,民间剧团不甘心游离于这一盛会之外,希望用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来赢得和征服观众。阿维尼翁OFF戏剧节由1966年的一个剧团发展到八十年代的五十多个剧团,到今天阿维尼翁OFF已经走过了五十个年头,第50届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共有来自31个国家,1071个剧团的在116个剧场里为观众们献上了1336个剧目。
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中国剧团
阿维尼翁戏剧节是一个国际性的大舞台,Off 单元则有上千个艺术团队,均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每日不间断地奉上精彩的表演。观众置身于阿维尼翁,随着不同风情的戏剧,领略着各国戏剧的魅力。让观众觉得又神秘又向往的东方大国——中国,自然也就成了阿维尼翁戏剧观众瞩目的焦点。
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中国剧团作品回顾
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举办的活动
2015年,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翟隽先生在阿维尼翁戏剧
“中国日”活动
开幕式由中法纵横的创始人王婧和黄金搭档王丁丁先生主持。新上任的off单元主席雷蒙·亚纳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他讲到,阿维尼翁off单元非常重视远道而来的中国戏剧团队,也是因为有了中国戏剧的加盟,这个国际化的舞台才更加有意义。同时也因为这个合作的舞台,中法双方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化。
青戏节艺术总监孟京辉导演用莎士比亚的诗句表达他对阿维尼翁小城的热爱之情,同时他回顾了与阿维尼翁相识、相知、相互促进的六年时光。这六年间,已有20多部中国戏剧作品在青戏节的助推下,来到了阿维尼翁,同样,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作品,也专门在青戏节期间开辟了一个单元叫“阿维尼翁的味道”,被引荐到国内,让观众大饱眼福。两个戏剧节的结盟,循序渐进地增进了让两国艺术家的了解和交流,也逐渐培养起观众对异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中国戏剧艺术家见面会
“邂逅中国戏剧”中国艺术家见面会,由朱利安和中法纵横会长王婧共同主持。现场来宾对中国戏剧的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同时还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高等文化艺术学院担任客座老师的王婧会长首先给大家深入浅出的概述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史,区分了中国戏曲和西方舶来话剧的来龙去脉,也概述了中国当代话剧的现象与特征。来到现场的观众有不少是法国的学者和记者,他们奋笔疾书,听得津津有味。
“邂逅中国戏剧”,中国戏剧艺术家见面会由阿维尼翁OFF戏剧节赫赫有名的黑橡树剧场和中法纵横联合主办。黑橡树剧场是阿维尼翁六个市立剧院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全年开放的阿维尼翁最重要的剧场。剧场的主人吉拉尔·哲拉斯(Gérard Gelas) 于60年代创建了这个剧院,从此开始了不间断的躬耕与创作。
剧场有两个演出场所,大厅可容纳近300人,小厅可容纳100多人,与阿维尼翁寸土寸金的演出场馆相比,黑橡树剧场格外高大,抬头看才发现,这座剧场依然还保留着教堂的建筑主体。是的,这是一座建于16世纪的圣卡特琳教堂,教皇宫修建时所剩余的石材,又被有效地利用在了这里。
